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,常常被家长问及到这样的问题:“老师,我们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挺好的,起码能考到80~90分,现在他咋就明显感觉吃力了呢?是不是孩子不好好听讲了?”这样的问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不仅仅是个案。而是代表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数学成绩的焦虑与担心 。家长的困惑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,初中数学具有知识量更大、内容更难、系统性更强、对能力的要求更高等特点,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吃力。这也更容易造成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。因此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、科学的学习方法,尤为重要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的奥秘中充满自信与挑战,达到轻松、有效的学习效果呢?
首先,重视课前的预习,即自主独立的学习。大部分学生不会自学,确切的说不会看书。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看书就是用眼睛浏览,然后用笔勾画概念、公式、法则、定理等黑体字,然后简单看一下例题就算完成了预习任务。接下来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做题。这样对一些概念 、定理的死记硬背、简单模仿、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势必会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,做出来的题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。而正确的预习应该是对课本知识的阅读、体会、思考,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、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。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,那么不要紧,标记自己看不懂得地方,向老师或同组同学求助解决。这种带有思维含量的预习不仅会避免听讲的盲目性,而且会更大的提高学习效率。
第二、不要放弃每一个表现的机会。数学课堂的关键是要动脑、动手、动口。积极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,才能学得轻松。单纯听而不用脑分析,不认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,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,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,思考问题解决的其它方法等,那么,听懂的知识仍将仅是领会而没真正掌握。这也是很多学生感叹:怎么我课堂上都听懂了,但课后作业却仍然不会做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将一边听别人的思维过程一边思考,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,这种听讲才会更有深度。另外还要敢于表现与质疑,试想当自己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来,或者质疑别人的观点、做法时,你是不是精力集中,大脑呈现兴奋的状态。当问题解决,学习路上的障碍被扫清时,那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与成功会让以后的学习充满自信,原来学习竟会如此美好!
第三,注重课后的巩固训练,构建知识网路。我们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,巩固基础知识,而且还要善于寻找数学规律,善于总结。要能够触类旁通,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,系统起来,整理成框架。所谓万变不离其宗,我们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体系,我们就有解决综合题目的能力。一题多变,一题多解,举一反三,才能触类旁通。
最后,学好数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宝,那就是重视错题本的使用。平时自己做错的题一定要记下来,而且写上步骤,虽然前期很费时费力,但时间长了,错题本上的题会越来越少。但并不是错题本上的错题写在上面就不管不问,经常翻看才是重中之重。随时翻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不是改更过来了。因此正确利用错题本会让你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加里宁曾说,数学是思维的体操。它能使你的思维正确,敏捷。在创新、分析、计算、归纳、推理等能力培养方面都有好处。数学的思想方法,数学中体现的精神会让每一个热爱数学的人受益终身。当你对数学充满浓浓的兴趣,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,你的数学成绩怎会不提高呢!\
七年级 数学 邵翠芹